精算媽咪的家計簿

沒有財富自由憑什麼教理財??你該重視的其實是資產增長率,越來越多才是重點

財富自由 資產增值

無意間滑過一個理財的youtube頻道,有兩位理財專家侃侃而談,底下我看見一個留言寫著「兩個窮人教人理財,自己財富自由了嗎?笑死人了~」我不知道寫這句話的人是什麼心態,但是我不太贊成這樣的說法的!

理財無法一瞬間財富自由,但只要增長率有在每年提高,那就是一種成功,而不是取決於他現在有多少財產,因為每個人的理財基礎起點可能差很多,以我自己為例,固定收聽我的頻道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的理財起點是從負數開始的,論總資產我可能比很多人都還少,但我的現金流很健康,資產累積也變成正數,而且投資績效也不錯,達到這一步的知識,是很多人也需要的,就算起點比較低又如何?

我從一開始捨不得吃早餐,吃什麼都點最便宜的,生小孩時為了省錢捨不得坐月子,連月子餐都沒訂,我生完三天就回家了,到現在我可以讓孩子想學才藝就去試試,去學跳舞、爵士鼓、游泳、國際觀、口語表達課,帶著孩子去了四個國家旅遊。

孩子剛要上幼稚園時,我也是從只能選學費最便宜的學校,到現在我開始考慮找一些理念不錯的的學校不用只考慮學費了

一步一步找回自己的選擇權,這才是重要的事!

知道如何運用資產,讓生活更輕鬆自在

每年資產成長率提升才是重要的

生活越來越自在,不在被錢綁住而且知道未來該怎麼運用資產,每年的成長率都不錯,這不好嗎?其實這個迷思也是我們目前培訓的媽媽理財規劃師有的迷思:「我自己有沒有財富自由,憑什麼教人。」這時候我都會請大家看看自已學理財之後的財務變化還有心理變化:你有沒有財務變健康,有沒有成為一個更有自信,生活更游刃有餘的人,如果有,你就有資格教人。

財務自由不等於快樂自在

我從來不裝有錢,每個人對財富定義可能也不太相同,有從我一開始的Podcast開始聽的朋友就知道我一開始是如何投入理財,每一步都非常精實的走了好幾年,到現在我開始談論生活感,開始談論旅遊跟教養,開始更多讀書跟自我成長主題,我的Podcast是隨著我自己的內心需求跟學習歷程跟著成長的。

理財、賺錢跟投資三者都不能少,尤其是心理狀態的調整我覺得更是重點中的重點,但是一定要是正確的順序,有能力之後若是有資產可以運用,那就會非常加分。

資產增長率才是目標

我知道我的剛開始理財,先「理清財務現況」建議專注在主動收入增長率+被動收入增長率而不是財富總額,一開始起點比較低的時候,我們應該要設定的期待第一重要的目標值是每年「收入成長率」,資產一直有在增加,而且速度有漸漸變快,這不也是一種成就嗎?

設定自己的資產成長目標

舉例來說:假設去年收入是100萬,今年要成長到120萬,主動收入增長20%。

被動收入增長率也要跟上,例如:去年共存200萬,報酬率6% =12萬(等同每個月從股票或ETF領1萬的被動收入)

因為主動收入增加了,投資金額也會增加,每個月投入一萬五,變成每個月投入兩萬五,理論上今年年底就會存到230萬,報酬率6%=13.8萬,被動收入就會成長了11%左右。(用一百萬來算是因為整數比較好計算,每個人數字不同)

家庭理財入門-家計力 :手把手帶你建構財務安全網
家庭理財必學、財務安全、避險工具、口袋增值,解鎖你的腦袋

動態調整自己的成長率目標

隨著主動收入越高,每年收入要成長20%的挑戰就越高,例如年薪已經到300萬了,成長20%就是360萬,困難度會提升,這時候收入的成長率需要合理的調整再重新設定。

此時的你,因為金額變大了所以被動收入成長會相對感受更深!

追蹤收入來源的方法

  1. 主動收入跟被動收入來源都表列出來
  2. 寫下各項收入要達到的KPI。
  3. 接著寫出我要如何達成KPI。

主動收入範例:演講場次需要達到每個月幾場。

被動收入範例:某個ETF的股數,每個月要累積幾股。

初期整理財務比投資重要

初期如果沒有錢投資,一定是從「整理財務現況開始」然後將工作賺來的主動收入,跟理財省起來的錢投資到股票、債券上等能小額投資的工具上,累積到一定金額才有辦法投入房地產,一點一滴從小累積到大,慢慢累積來的。

所以我不會承諾你跟我學理財能夠多快速就致富可以賺多少錢,但你一定能讓財務健康的成長。

營收成長是營運順暢的關鍵

我們在看公司基本面的時候都會看所謂的YoY、QoQ、MoM這些數字就是所謂的年營收增長、季度營收增長、月度營收增長,如果增長率好代表營運良好,如果衰退了代表需要轉型找別的機會,公司營運有了現金之後會有幾個用途

  1. 發放股利給股東
  2. 轉投資其他商品
  3. 投資公司發展
  4. 投入企業併購

公司營運也會希望可以將現金運用極大化,但是首先公司要先賺錢才有現金可以用,我們自己個人收入也是如此,增長率很重要!

能夠提升主動收入的投資最優先

一開始真的很窮要怎麼辦,首先你需要投資「能夠提升主動收入的投資」能力成長速度夠快,收入增長速度快才有機會累積資本去投資,把部分收入放在個人成長上,學了新的能力有可能換更好的工作。

假設你想要一個月提升一萬元

被動收入一個月要增加一萬,基本門檻要先有200萬跟年報酬6%。

主動收入一個月要增加一萬,可能跑外送或是打工都能得到。

但要注意主動收入的成長累積性,千萬別一輩子打工,要計畫能累積能力跟價值的經驗。

持續學習尋找機會,不進則退

要從個人成長上馬上看到收入成長也不見得這麼簡單,真的很需要堅定信念,不斷嘗試找尋機會,但是如果不持續投入成長,可能到一定年紀收入就會下降甚至失業了,不可以不謹慎。

當可支配所得越來越多,能做的事情自然也增加了,透過理財釐清一下我們的所得運用是不是有效率可以幫助你比較快速的累積資產。

持續累積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

接著每月投資的金額增加且標的不要任意贖回,然後持續關注主動收入增長率,跟被動收入增長率一直到你的投資所創造的收入差不多等同你的主要收入為止,代表你可以安心了!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賺來的錢不被通膨吃掉,前提還是要有收入才行,但是很多人卻以為只要投資了就可以不用工作賺錢,一位追求財富自由,過度專注在投資報酬率上面。

主動收入才是初期本金增加的根本來源,收入增加才是底層邏輯,希望透過主動收入讓被動收入後來居上,才能發揮最大值。

選擇一起在路上學習的夥伴是正在通往成功路上的夥伴或是同樣起點開跑的夥伴,可運用的資源相當的,這樣的成功比較能夠複製!

延伸閱讀: 伴侶理財 I 伴侶財務共同管理還是分開管理?

Visits: 224

分享這篇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On Key

Related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