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媽咪的家計簿

《阿德勒這樣教》別讓孩子過上我們自己小時候不喜歡的人生,教出健全人格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Youtube上的一則很觸動人心的廣告,這個影片中請家長回想自己學生時代最討厭的事情?討厭爸媽碎念,一碎念就想逃走,爸媽發脾氣自己也會想反抗,知道會被打所以學會說謊,被規定要做什麼也是會假裝乖乖坐然後跑去打電動,討厭被比較等等。有家長直接做了結論說:「小時候的我們如果擁有更多信任,現在應該會有更好的成就。」

影片的下一幕是請家長重新勾一份自己對孩子做過的事情,結果大部分的家長發現,自己正在做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事情,有的家長回想到小時候的自己在那個情境下多不開心而現在自己的孩子正在承受自己童年承受過的這些不開心於是開始掉眼淚。

文末孩子的一字一句,最深刻的印象都是被爸媽稱讚的時候,所有動力來源都是因為被父母稱讚給予價值跟信心更想做好,想要再次被稱讚也想帶給父母驕傲。

這部影片我每看必哭,畢竟小時候的生活在身體記憶裡面還存在,那些不舒服的感覺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但我們都不懂得當父母於是一再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對待孩子,忘記自己有多討厭那個感覺。除非自己願意改變並且找到可行的方法,否則只會讓孩子承受自己小時候的壓力跟我們一樣到三十四十歲沒必要就不想回家或是跟父母說話不客氣又不親密,那就是以後孩子對我們的態度。

想要孩子跳脫自己的樣貌,不要變成現在的自己是需要家長在孩子幼兒時候就要願意學習,學習對孩子好的相處方式而不是自己習慣的模式,在需要幫助遇到瓶頸時給予支持與提醒但是不過度干預,培養成就感並更加努力的動力。

其實我每次看育兒類的書籍都能夠透過書的內容找到那個童年受傷的自己,每個人都有傷,即便有100分的父母也會有因為自己不成熟而過不去的時刻,長大之後才懂但是當下就是受傷了,身為父母我們沒有辦法期待孩子小時候時候就很成熟所以我們只能盡我們所能去引導孩子。

我覺得每次看育兒書對我來說都能回到童年療癒自己,知道父母親當時的心思,重新之後可以找到更好的自己,我很喜歡阿德勒的正向教養,也期待我自己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阿德勒這樣教:教出自信、獨立、勇敢、會合作的孩子》大部分阿德勒教養的書籍都是講方法論,但這本書是在告訴你我們的行為會造成的後果,以及在各個不同成長階段我們該如何應對。

其實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真的需要父母親有意識的努力,讓我們不要不知不覺的成為那個小時候我們討厭的父母。

撈叨的父母會讓孩子長期自我懷疑即便長大成人也會自卑地。

父母恨愛大聲斥責或是罵人,孩子就會說謊。

父母把孩子照顧得很好 就會懶散。

貼心的還有有時候是犧牲自己的自主,有意見不敢表達、不斷討好別人。

成長過程會造成負面的暴躁或是愛說謊、欺負人甚至是反社會人格。

唯有去理解孩子的觀點才能帶領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博客來 購書連結:https://greenmall.info/2qLHz

Views: 67

分享這篇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On Key

Related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