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自我心靈整理】給 2025 的自己,也給正在轉變的你I推薦書:《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心靈整理

這是一封寫給變化中的自己的信,送給我珍惜的每一個人,做一次心靈整理你可能會在裡面聽到自己的某些時刻,也可能不會馬上有共鳴,都沒關係,如果你正在經歷人生裡不太懂該如何面對的階段,也許可以讓這段陪你一下。

這是一封寫給「變化中的自己」的信,也是我自己在 2025 年末,送給未來自己的提醒,希望它的某一句話,在你需要的時候剛剛好成為你的幸福包裹,我想特別獻給每一位有意願開始轉變的你。

回到自己的路:每一年都更靠近一點

我今年正經歷了回到自己這段路,可以說我嘗試很多年,每年都進步一點點,今年感覺更放鬆了一點,那些不再適合自己的人事物我跟他們告別,我不再執著每一段關係都要美好因為有的人本來就不值得,我也不再在意別人覺得我的付出是真心的還是裝出來的,當我面對的人沒有真心的時候是很難想像這世界上有真心的,很多事情都不必太過在意就輕鬆很多了!

今天也看了一些書,如果要說我最推薦的一本書是什麼,我想大家應該很意想不到,這不是一本理財的書也不是財富的書,而是一本談論生命跟喜悅的書《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兩位90多歲高齡的宗教領袖的對談,這本書是兩位 90 多歲高齡宗教領袖的深度對談。我一開始以為會很艱澀、很枯燥,但沒想到,書裡談到的快樂與愛,帶給我非常不一樣的體悟,甚至在不同層面上提醒了我怎麼看待人生,非常喜歡這本書的智慧,這部片也被拍成電影,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找來看看喔!

書中提到,「如果有一天,和一位你珍惜的朋友聚會,而你們都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面,那你會想談什麼?」《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裡的兩位領袖都已經 90 多歲了。他們以慶生為名,在印度相聚五天,回答來自世界各地上千個關於喜悅與快樂的提問。

在讀到這段時,我腦中浮現那些重要的人,如果那真的是最後一次,我還會把時間花在糾結、在意、比較或生悶氣上嗎?還是我會更願意把時間放在「我想說的真心話」上?

人生的單程行李箱中你會裝什麼?

如果人生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還會有這麼多執念跟堅持嗎?之前訪問過 單程旅行社的小冬瓜,我們談論了人生的單程旅行,到終點了,你的行李箱裡面有什麼,是裝滿焦慮、比較跟後悔嗎?我會帶著什麼離開?我好好思考這題,我希望我的行李箱裡面滿滿的都是我盡全力愛過的人和我做過驕傲的事,但是這件事情真不簡單,要讓自己無悔,到底要怎麼做。

那些寫不出去的信:給活著的勇氣

接著我回到家後,開始嘗試寫信給那些我想說說話的人,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可以留給他們一人一封信,裡面放著我所有的真心。但當我真的提筆時,我發現那些內容其實很難啟齒。這些信寫了卻送不出去,如果要等到我「登出地球」才寄出,也許他們根本收不到,因為我們誰也不知道,當中的誰會先離開。

想通這件事,反而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因為我知道,自尊心和面子,不值得換成失去與後悔。

為什麼一定要等到「那個人不在了」或是「自己不在了」,才說真心話?為什麼不能是現在?我希望自己活著的每一天,都能累積一點愛、一點感恩、甚至是一點原諒:愛自己、愛別人,感恩自己、感恩別人,原諒自己、原諒別人

我們可能還是無法送出那封信,也許不是馬上就會有什麼效果,但至少可以一點一點的放鬆,慢慢傳遞到你所在乎的人身上,到我們離開那天,是帶著最少的後悔、最多的喜悅離開的。

今年剩下的兩個月,試著面對真實的自己

希望你,可以用今年剩下的兩個月,好好下定決心,真正面對最真實的自己。讓 2026 年,能夠以一個全新的篇章開始。

透過安靜,許願才會成真

我知道今年很多人在談顯化、談許願,很多人都在說能量、頻率、高我、宇宙回應……我也有去看、去聽、去理解,但老實說:

那些靈性的東西,我真的感受不到。

不是抗拒,也不是不相信,只是我的內在就是沒有那種「突然被宇宙回訊號」的感覺,我聽到別人形容那種能量流動、感應、光、震動……我心裡還會有一種「是不是我太鈍?」的疑惑,但有一件事,我倒是非常確實地感受到,在我去上 MBSR 的課、在農禪寺打禪的那些時刻,我第一次真的什麼都不做真的安靜下來,不是「外面很安靜」的那種安靜,而是「我內心終於停止吵鬧」的安靜,不是平常我們以為的睡覺那種休息,而是一種內心沒有叫你要努力、你自己在關心自己的感覺。

當我坐在那裡,腿超麻,很痠、閉著眼、什麼都不做、沒有任何目標時,那些分心、那些焦慮,就像全部突然不見了,然後,我就開始掉眼淚,那個哭不是崩潰、不是理解、也不是痛,突然輕鬆掉的感動,「啊,原來我這麼久,都沒有真正停下來過。」,不是靠腦袋想的、不是靠逼自己放下、也不是靠願望清單,釋放,是在你願意安靜下來時,它自然發生的事。

情緒不是理智的:不要因為有情緒而苛責自己

在《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中,有一段我非常有感,書裡提到,人類有時免不了會產生負面、甚至帶點毀滅性的情緒,但當這些情緒出現時,我們最不該做的事,就是苛責自己,我們常常以為情緒應該是理性的、溫柔的、可控的,但事實上:失控是正常的,情緒本來就不是理智的(這句是我講的,哈哈!!我好有才華)

我們明明知道「生氣沒用」、「比較會傷心」、「嫉妒沒必要」、「焦慮不會讓事情變好」,但、心就是會亂、眼淚就是會掉。它完全不會照著大腦理性的預期來,真正把你困住的,其實不是那些情緒本身,而是內疚、罪惡感、覺得自己不夠好,這些才是讓情緒變得更沉重的原因。

達賴喇嘛也說過:「人有七情六慾,本來就是自然的。」你不可能永遠溫柔、永遠成熟、永遠正向、永遠體貼,沒有人辦得到。

我們常常在情緒來的時候,自己都理解自己的情緒,而是先責備自己:

  • 「我怎麼又這麼玻璃心?」
  • 「我怎麼這麼小氣?」
  • 「我怎麼還會嫉妒?」
  • 「我不應該這麼生氣。」
  • 「我怎麼這麼不成熟?」

但這些自我責備,其實比情緒本身更傷人,責備自己、持續壓抑,假裝沒事就會越來越不舒服,我發現大部分的痛,都不是來自「情緒本身」,來自我們努力想假裝自己沒有負面情緒這件事,但是脆弱、嫉妒、生氣、不安、焦慮、比較、怕被討厭本來就是正常的,沒有一個人沒有過這些情緒,如果你哪天發現了這些情緒,你可以對自己說:「好,我知道情緒來了,我接住你,不責怪你。」

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逼自己要當一個「沒有情緒的人」或是「只有正向情緒的人」,真正的勇敢,不是沒有情緒,是願意承認,我現在狀態不好,我需要的只是休息。

人生課題會一再出現:因為我們一直做同樣選擇

我也想聊聊,如果你感受到內心有一些劇烈的變動、關係上出現了一些改變,那或許,這一段能給你一點想法,很多人以為「人生課題會反覆出現」是命運,是宇宙,是磁場,是冥冥注定,但其實,我覺得是我們的腦袋一次又一次做出同樣的選擇。

我們以為自己換了工作、換了伴侶、換了生活方式、換了朋友圈,就能離開那些過去讓自己受傷的循環就會好了,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雖然劇本裡的角色換了,但那些場景、那些感覺、那些衝突、那些委屈,卻常常重複發生,因為那是內在慣性帶著你走回同樣的路,我們在意的事都很一樣、放不下的地方都很像、害怕的點、我們不願跨出去的習慣都很相似,所以新的循環就會長得像舊的循環,我們會反覆遇到類似的人、被同樣的方式對待、受到差不多的委屈,然後我們以為這是命,其實不是命,是「選擇」。

但如果今天,我們願意做出哪怕只有一點點不同的選擇呢?

  • 以前遇到壓力都逃避,這次願意嘗試「面對看看」
  • 以前所有話都吞下去,這次願意「好好講清楚」
  • 以前一遇到衝突就退縮,這次願意「不委屈自己」
  • 以前都覺得“不行吧”,這次願意試著說一句“我想試試看”
  • 以前習慣討好,這次願意“先問自己需不需要”

你會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人生的結,大部分不是在腦袋裡想開的,而是在你願意做出不同行動時,它就被解開了,因為你已經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了、所以事情自然會變得不一樣了。

每個人都有陰暗面:接納它,你才能自由

每個人都有陰暗面。妳接納自己有陰暗面時,就可以跟自己和平共處,不再責難,當你願意承認自己也有陰暗面,也會有不漂亮、不成熟、不穩定的時候,你才有機會與自己和平共處,而不是一直在內心裡攻擊自己,那些你覺得「不應該有」的情緒:脆弱、嫉妒、焦慮、害怕、比較心、不安全感,其實都是你的一部分。

但我們通常不願意承認,因為我們怕被誤會、怕被討厭、怕被說不成熟、怕自己不夠好,於是,我們把那些黑暗的東西越藏越深,當你願意承認它、看見它、擁抱它,你就不再那麼難受了。

其實只要不再需要裝得自己很正向、很堅強、很成熟,你變得更真實,也更自由。

畢竟真正折磨人的,是那種「我應該要更大度」的自責、那種「我怎麼還會這樣?」的羞愧,要把黑暗藏起來,但壓抑才真正讓人痛苦。

當你願意承認:「對,我就是有這些情緒」,你會忽然鬆一大口氣

當你能夠說出、我會嫉妒、我會害怕、我會焦慮、我會比較、我會不安、我會做錯、我不完美,你會發現世界沒有因此崩壞,人也沒有因此變糟,你反而變得更真實、心更自由,以前我們以為,把陰暗藏起來,就能顯得成熟、穩定、有魅力,其實,不是這樣的。

你的陰暗面並不會讓你變成壞人,它只是證明你是個真實的人。

懂自己陰暗面的人,也更能理解別人的陰暗面

你以為那些不能說出口的東西只有你有,但其實很多人都有,所以真正能理解你的,是那些也曾在黑暗裡摸索過的人,因為他們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我也有很黑暗的時候,我也有在心裡詛咒別人的時候,我也有衝動、想放棄、想爆炸的時候,我也有因為自尊心、面子、不甘心,而放不下的時候。

我有時候並不溫柔、並不成熟、不漂亮、也不理性,我會崩潰,我會失控,我會亂想,我會生氣,尤其大姨媽來的時候,我甚至會因為小事就氣炸,但這些並沒有讓我變成一個壞人,它只是讓我更像一個普通、有血有肉的人。

不要替別人寫功課,那是他的成長

我們以為的善良是不想傷害別人、想照顧所有人,有時候其實是在替別人寫人生功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你越替他扛,他越無法長大,你以為在保護他,但你可能在剝奪他成長的機會,美好事物的到來,總伴隨痛苦、挫折、磨難,肌肉變強一定經過撕裂,我們急著告訴別人「你應該怎麼做」看似關心,但某種角度,也是一種控制,其實,我們沒有偉大到能拯救任何人,不管你多愛對方、多心疼對方,他的人生,必須由他自己親自走。

我們能做的只有:在他願意的前提下,陪他走一段,提醒他自己他是有力量

放下不是失去,是騰出空間

今年,我終於明白一件事,放下不是失去,而是騰出空間讓對的人事物進來,我們常常以為放下,就是放棄、輸了、不夠努力、代表自己不夠好,但其實,放下也可以是一種成熟,是一種自我照顧,是一種看清楚。

年底本來就是適合清理的時刻、去年累積的壓力、放在心中的執念,遠離不再適合的人事物或是那些陪你很久但已經過期的舊信念,一次清完很難,但一次一點也是成功。

曾經不適合的,會在新的階段重新變得適合

人生永遠在變動,時機對了,人就會改變;關係就會成熟;合作就會順利;緣分就會回來。

  • 以前合作會卡住的,多年後彼此成長了,反而能順利推進
  • 以前頻率不同的人,在某個階段卻突然產生了共鳴
  • 以前走不下去的關係,可能在時間與成熟之後,以另一種形式回到生命中

你願意放下多少,生命就能帶給你多少新的空間,真的不要因為可惜就緊抓不放。

整理關係、工作與生活:我也在做

今年,我也重新盤整我的工作內容,檢視合作、專案、夥伴、伴侶關係:哪些能讓我成長?哪些只是因為習慣而捨不得放?我是否要繼續?而且以前我常這樣想,別人做到這樣,我是不是該跟上?她進步了,我是不是落後?大家都在衝,我是不是不夠努力?後來我發現比較心讓自己焦慮,但是今年,公司來了很多優秀的夥伴,我看著他們,只覺得驕傲,不覺得渺小,不再逼自己追趕了。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成功,是越來越像自己。

比放下更重要的,是愛

談了「放下」之後,我想說一件比放下更重要的事——,我說的不是男女之間的愛,也不是那種需要回應、需要證明、需要對方給答案的愛,我說的是一種真心相待的愛,那是一種不求回報、不計較、不交換的,只因為「我想給,所以我給。」不期待對方理解、也不希望對方回報,不是因為我要在他身上得到什麼肯定,只是因為我願意,我願意以我自己能做到的方式,把善意留給我想留給的人

有一種愛會讓人很累,因為需要被看見、需要被理解、需要被回應、需要被肯定就會讓人覺得很緊繃、焦慮、甚至患得患失,那些「我為什麼這樣對你、你卻不那樣對我」的心情,都在消耗我們,如果是真誠的對待人的那種愛,力量是無限大的,不是因為你刻意討好誰,而是因為你散發出來的是穩穩的、真心的、無所求的,讓人安心。

這種愛可以創造財富,因為當你的真誠被看見、善意會被感受到,你會遇到願意合作、支持、相信你的人,自然創造更多可能性。

當生命走到最後一次相遇,我希望我們談的是喜悅不是遺憾

說到底,當人生終將來到「最後一次相遇」時,我希望我們談的不是遺憾、不是成功、不是比較也不是後悔的事,我希望,我們能像書中的兩位長者一樣,淡淡地、溫柔地、平靜地談喜悅。

美好事物的到來,總會伴隨痛苦、挫折與磨難。
但所有的痛,都在帶你更靠近喜悅的本質。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某一天,當我們真的走到生命的盡頭,我希望我們能夠很篤定地說:「謝謝這一生,我盡力愛過、活過、成長過。」

給 2026 的你願你更自由、更安定、更喜歡自己

願 2026 年的你,更自由、更安定,也更喜歡現在的自己,更願意愛人,也更願意被愛。我也是人,我還是會有情緒,我也會嫉妒、會害怕、會焦慮、會比較、會不安甚至會暴躁、發脾氣、覺得煩、覺得累,但我承認我不完美,也願意學著接受當下,不再責備自己,先放下苛責,讓自己一點一點進步。

我也希望你每一年,都能活得更像自己,更自在一點、開心一點、溫柔一點、更誠實一點,希望你能在新的一年裡,每一天都比現在更輕鬆、更快樂、更能感受到愛。

延伸閱讀:《珊迪兔夢想清單》:理財之後,好好生活的行動

🎄 12/17(三)20:30 免費線上直播論壇|不只拿到福袋,還能跟我們一起吃飯喔!連結在這裡

今年我真的超級期待這場公益活動!很榮幸可以跟四位我超喜歡的講者合作,還能有機會跟大家面對面聊天!

👇 活動資訊2025/12/17(三)20:30–21:45五位講者,每人 15 分鐘短講,分享心中:「2026 最重要的事」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需要被解惑的時刻,這些書,真的在我們人生某個時刻幫過我們!有的書看完會覺得「啊,我不是只有我這樣」,有的觀念通了就能讓你更輕鬆!看書是真的有用,如果你正在準備 2026的方向,這次的書單,你一定會有收穫。

🎁 福袋競標(重點來了)每位講者都會準備 三本「人生必看書」做成福袋,直播後可以直接留言競標!

🎉 得標者不只拿到福袋,還能跟所有講者一起吃飯!愛大、郝哥、楚文跟 Dr. Selena還有我都會出現喔!(這種機會超級少!想聽我們亂聊人生、工作、閱讀、理財都可以🤣

❤️ 每位講者會把得標款捐給不同基金會:

• 朱楚文:藍迪兒童之家

• 愛瑞克:親愛愛樂

• Dr. Selena:門諾基金會

• 珊迪兔:台灣國際難民教育支持協會

• 郝旭烈:創世基金會📌

🍽️ 講師團聚餐 暫定時間:2026 年 1 月中上旬(台北)🌟

Views: 29

分享這篇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On Key

Related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