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媽咪的家計簿

川普說台灣課64%關稅?真相讓你大傻眼!|你該知道的「川普式關稅」影響有多大

64%關稅「川普式關稅」影響有多大ChatGPT Image

🗣️「台灣對美課64%關稅?」川普的說法從哪來?

川普最近又語出驚人,他公開說:

「台灣對美國的關稅是64%,我們只課他們2%,太不公平了!」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誇張?
但很多媒體直接轉載,搞得好像台灣真的在「剝削美國」一樣。

真相是:這個64%根本不是正式的關稅稅率!

這個數字是川普團隊用一種很特別(或說是很奇怪)的算法得來的——我們來看一下👇


📊 解密「川普式關稅算法」

川普團隊的公式其實是這樣:

  1. 台灣對美出口:1,163 億美元
  2. 台灣從美進口:424 億美元
  3. 貿易順差 = 1,163 – 424 = 739 億美元
  4. 然後:739 ÷ 1,163 ≈ 63.5% → 四捨五入成64%

這樣就說「賣我們東西賺這麼多,我們該對你課稅啦」,
再進一步說:「那我們對台灣課個32%的對等關稅剛剛好!」

但問題是——這不是稅率啊!

這只是貿易順差的比例,跟關稅本身沒有直接關係。

就像你老公每月給你 10 萬家用,你只回報他 3 萬的保養品,
然後他說:「你賺我 7 萬,我要對你課稅 64%!」
你是不是也會翻白眼?

這個算法完全忽略實際關稅制度,真正的關稅不是用出口金額來除的。


🤔那川普到底為什麼要這樣說?

川普還要堅持課這麼高的關稅?他真的不知道會影響民生嗎?我想他一定是知道的

因為這樣的說法簡單、直接、而且很有煽動力。

政治人物有時候不是真的想教育選民,
而是希望「用情緒引發共鳴」,這樣選民比較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支持,
一般選民不需要搞懂什麼是關稅、全球貿易、供應鏈,只要感覺「被佔便

「我們被外國欺負,我現在幫大家討回來!」

再來是想談判策略:關稅當籌碼,

我先課你 → 看你會不會讓步 ,這就像開高價再讓各國殺價,逼對方讓步。

另外他也主張:「如果從別國進口要付高稅,那企業會不會想乾脆搬回美國生產?」

聽起來不錯,但現實中要回流非常困難,人力、技術、土地、成本搬回去反而更貴。

但問題來了——這樣的說法和政策,會不會對經濟真的有影響?


💥 關稅上升,生活會變怎樣?

很多人會以為「課對方關稅」是在懲罰對方。

但事實上,第一個感受到壓力的,往往是自己國內的消費者與企業!

我們來拆解一下原因:


1️⃣ 關稅 = 成本上升 → 產品變貴

當政府對進口商品加關稅,
進口商的成本會直接上升,這些增加的成本會層層轉嫁:

  • 批發商、零售商要漲價
  • 最後就是我們買單

舉例:

  • 美國對台灣課更多晶片稅
    → 美國科技公司成本上升
    → 創新研發速度變慢、產品變貴
  • 課手機零件稅
    → iPhone 成本變高 → 售價自然也跟著漲

結果是什麼?
美國消費者自己要掏更多錢!全球消費者跟著賣單,也就是說買單的是你、我、社會大眾


2️⃣ 全球供應鏈不是你不賣我、我就不買你

現代產業是高度分工合作的。

舉個例子:

一台美國車可能使用台灣的電路板、日本的感測器、中國的螺絲

這些零件互相依賴,任何一環課稅,就會連鎖影響:

  • 成本上升
  • 獲利下降
  • 公司可能裁員或減產

這根本不是「簡單貿易制裁」那麼單純。


3️⃣ 關稅可能引發「通膨壓力」

很多日用品都仰賴進口:

  • 衣服、家電、電子用品、汽車…

一旦關稅上升,商品變貴,美國人會問:「怎麼什麼都變貴了?」

→ 整體經濟信心下降,消費轉保守,企業壓力變大


📉 投資人該怎麼應對關稅政策帶來的市場震盪?

川普的關稅消息一出,我的美股 App 一直跳訊息——
設定的「跌幅5%提醒」整晚沒停過。

整個股市就像過山車一樣上下震盪。
那我們該怎麼辦?

以下提供 4 個實用的投資應對策略:


✅ 1. 穩住心態,不追新聞進出

  • 市場短期有波動是常態
  • 如果你投的是穩健體質的公司,不用被新聞嚇跑

✅ 2. 檢視持股體質

問自己三個問題:

  • 你持有的公司是否仰賴進口
  • 是否有行業或地區分散風險
  • 有沒有內需型、現金流穩定的標的?

📝 如果你買的是大盤 ETF(例如 S&P500、台灣50),風險分散會比較好。


✅ 3. 善用市場震盪來「調整成本」

  • 越跌越買、分批進場
  • 可以用「定期定額」方式建立部位

📱我自己設定跌5%就提醒,目的是提醒我「可以撿便宜」而不是「要恐慌出場」


✅ 4. 保留現金,拉長戰線

  • 不要一次把所有資金壓進去
  • 留一些彈性資金等市場更明朗再加碼也不遲

投資不是比快,而是比穩。


🎯 最後提醒:你知道為什麼而投資,就不會因波動慌張

投資這件事,最關鍵的不是市場怎麼變,而是:

你知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投資?

當你有清楚的目標、穩健的策略,就比較不容易被短期新聞帶走情緒。


🌱想打造屬於自己的財務安全感?這堂課推薦給你!

如果你希望能一步步建立起清晰的財務架構,
不只是「買什麼股票」,而是從根本了解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 歡迎看看我的線上課程:《理財,從了解自己開始》

📘 課程內容包含:

  • 如何找出自己的金流問題
  • 家庭理財規劃
  • 建立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

👉 課程連結:https://sat.cool/course/102

Views: 0

分享這篇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On Key

Related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