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但有底氣的談判術:前Nike總經理,陳淑芬老師的「同理心金三角」,教女性談出影響力

陳淑芬_精算媽咪 談判課

一場「被設計過」的溝通就是談判,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在談判,只是不一定有察覺而已,談判溝通在家裡,孩子說:「我想再玩十分鐘。」發生在公司,主管說:「這週末可能要加班。」發生在另一本身上,老公說:「這筆預算真的有必要嗎?」

談判,其實是生活裡最常見的溝通形式,只是許多人一聽到「談判」,腦中浮現的畫面總是嚴肅、對立、甚至需要爭輸贏。

前Nike大中華區高階主管、現任光與鹽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 淑芬老師 卻說:「真正高階的談判,是被設計過的溝通。」

她笑著補充:「而且設計的,不只是說話技巧,而是一整套讓對方願意說『Yes』的流程。」

你也想要說話舒服,讓身邊的人願意Say Yes嗎?這集訪談必聽

從跨國企業到教練舞台:疫情帶來的轉折

淑芬老師,一位看起來陽光又開心的她曾在 聯合利華(Unilever)、百事食品(PepsiCo)、Nike 台灣與大中華總部 等跨國品牌服務近30年,擔任行銷與策略領導職務,也曾帶領團隊推出「熊寶貝香氛片」等知名產品,她一進錄音間,我就愣了一下,不是因為她的頭銜,而是她腳上的那雙粉紅色 Nike 球鞋,鞋帶上還掛著幾個小吊飾,閃閃發亮。

這位看起來陽光、開朗、親切的大姊姊,就是曾任 聯合利華(Unilever)、百事食品(PepsiCo)、Nike 台灣與大中華總部 等跨國品牌高階主管的 淑芬老師。她在這些國際企業裡打滾近30年,擔任行銷與策略領導職務,曾帶領團隊推出經典的「熊寶貝香氛片」。

我們普遍以為,能在這樣的職場環境一路走到高位,一定得有一股「氣勢」——說話要有壓力、談判要夠強硬,但她卻笑著搖頭:「談判不是靠音量,而是靠同理。」

這句話,瞬間讓我理解她為什麼能成為那麼多企業與團隊口中的「靈魂型領導者」。她的談判哲學,不是輸贏對決,而是「設計」出讓雙方都能接受、甚至願意繼續合作的方式。

那份從容,是多年經驗的累積,更是一種內在的底氣,她不會因為外界壓力而慌亂,也不靠權威壓制別人。反而用溫柔的堅定,帶領團隊一次又一次創造成果。

坐在她對面,我看見了一種我很嚮往的力量,那是媽媽、領導者、談判者,都可以擁有的溫柔底氣,也是這堂課程裡,我最想學會的事:如何不靠「強硬」,也能有力量。

疫情時她正在上海工作被封鎖在上海,得一邊搶菜、一邊照顧孩子,同時台父親離世,無法回台灣,那段低谷讓她重新審視人生重要的順序,淑芬姐說:「我問自己:如果能再出發,我想把時間用在哪裡?答案是『幫助別人成長』。」

回台後,她赴美取得 John Maxwell 領導力教練認證,開始把30年的企業經驗整理成有系統的工具。她的線上課程《用同理心談出雙贏》也在天下學習上架,引發許多女性職場學員熱烈回響。

同理心金三角:談判前的三道功課

「很多人談判會失敗,是因為一上桌就急著講自己的立場,卻沒先想清楚要什麼。」淑芬姐說其實同理心金三角是最重要的關鍵,先講自己的立場反而會把人與人的距離拉開。

她說,這三角形代表三個思考方向:

  • 1. 知己:我這次談判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三件事裡哪一件是不可退讓的?
  • 2. 知彼:對方最在意的是什麼?是成本?時程?還是面子?
  • 3. 雙贏:把彼此需求交叉成一個「可行又可愛」的方案。

她笑著舉例:「以前我負責『熊寶貝』產品,有次想做成熊形香氛片,被工廠拒絕,成本太高、良率太低。後來我改成只有熊輪廓、沒有五官,一樣可愛、但難度降低,結果上市熱賣到現在,談判不是一方得妥協,而是重新設計方案取得雙方都成功。」

策略性同理:讓對方優雅下台的四步驟

淑芬老師特別強調,「溫柔」與「軟弱」是兩回事。真正的同理心,是帶著策略的理解。

她分享「策略性同理心四步驟」,適用在所有難談對象,不論是老闆、客戶、還是孩子:

  • 1. 辨識對方真正的擔心(他怕什麼?)
  • 2. 協助對方說出未明言的顧慮(他想維持面子或控制感)
  • 3. 設計一個讓對方「贏」的劇本(讓他能優雅下台)
  • 4. 保有自己的底線與替代方案(不失去自我)

她舉例:當老闆週五臨時要你重寫簡報、週末還得陪家人時,可以這樣談:

「老闆,我知道週一的報告對整個部門很重要。我今晚會先修改重點結構,讓您明天審稿;如果還需調整,我週日全天standby。但週六我已有家庭行程,希望能維持這個承諾。」

這樣的回應讓對方感受到「被支持」,也尊重了自己。「柔中帶骨,才是最有力量的溝通。」

談判羅盤:別為小勝輸掉長期關係

談判該進、該退,怎麼判斷?淑芬老師設計了另一個視覺工具談判羅盤。

橫軸代表「與對方的關係強度」,縱軸代表「議題的重要性」。

這是我在整個課程裡最受啟發的地方。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堅持原則」,但其實是在「浪費能量」。我們什麼都想顧好,什麼都不想放棄,結果不只談不出成果,還讓關係受傷、時間耗盡。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羅盤時,我立刻聯想到我在做家庭理財時的一句話

「錢要花在對的地方,時間和情緒也一樣。」

高關係 × 高重要性:合作

就像家人的金錢共識。這時候不是要贏,而是要一起找到平衡的方式。我會花最多時間溝通、設計讓雙方都安心的方案,因為這段關係是長期的。

高關係 × 低重要性:讓步

有時孩子想多看十分鐘卡通、老公想吃某家餐廳,這些不影響大方向的事,放手反而更省能量。理財上也一樣,有些小錢不必斤斤計較。

低關係 × 高重要性:競爭

像是談合作條件、爭取薪水或買房子。這時要拿出數據與底線,清楚知道「我能承受的範圍」。

這不是對立,而是理性的投資判斷——每一場談判都是資源配置。

低關係 × 低重要性:放手

有些事情,不值得你花情緒。就像投資組合中不再成長的標的,該止損就止損。不是輸了,而是把能量留給更有報酬的地方。

我特別喜歡這張羅盤,因為它讓我發現,談判不只是「說話的技術」,更是一種人生資源的分配哲學。

學會在不同關係中選擇「合作、讓步、競爭或放手」,其實就像在做人生的精算。

而那份「取與捨」的智慧,正是媽媽最需要的底氣。

「有時你以為你贏了,但其實輸得徹底。孩子照你說的去睡,但之後一週都不理你,那不叫贏。談判不是一次事件,是長期信任的累積。」

最佳替代方案(BATNA):底氣從哪裡來?

「底氣來自於你有替代方案。」這句話我聽到時,真的是點頭如搗蒜,淑芬老師分享她買房的故事。那時她看上一間房子,卻和賣方開價差距太大,連續被拒兩次。一般人這時候可能早就焦慮了,怕房子被別人買走、怕錯過機會。但她不慌,她的策略是,繼續租現有的房子,同時持續看其他物件。

「我不急,因為我有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最佳替代方案)。」這個概念在課程裡被強調得很透徹:有替代方案,就有談判空間;沒退路,就會被情緒綁架。

五個月後,市場轉變,賣方急著脫手、仲介也急著成交,價格慢慢降到了她心中的區間。最後,她以「甜甜價」買到了喜歡的房子。原來談判的勝利,是從不焦急開始的。

這段故事讓我非常有感。在理財的世界裡,其實也是同樣的邏輯。很多人投資會失誤、消費會衝動、甚至在關係裡被拉扯,往往不是因為判斷錯,而是因為「太急了。」一急,就容易把手上的籌碼交出去。你越想快點贏,越容易輸。

理財也不只是錢的分配,而是選項的分配,替代方案,就是你留給自己的「第二條路」。

  • • 在財務上,它可能是有備用金、有多元收入來源;
  • • 在關係中,它是有自我照顧的能力,不全依賴他人給情緒安全感;
  • • 在職場裡,它是不怕談薪、不怕轉職,因為你持續學習、隨時有新選擇。

有替代方案,就能談得更柔軟、更篤定,你不需要逞強,也不會委屈。

我特別喜歡淑芬老師這段買房的例子,因為它不只是談判技巧,而是一種「內在穩定」的練習。當世界不如你預期時,你依然不慌不忙。

從企業戰場到家庭現場:關係力才是談判的終極成果

談判不只是爭取,更是經營的一環。淑芬老師分享她在跨部門合作時,最重視的是「關係地圖」,在課程當中也有說明,在大型組織裡,一場談判背後有很多影響者:採購、行銷、財務、法務、物流……我會畫出權力地圖,找出誰在『咬耳朵』、誰是關鍵盟友。」

能多一個朋友,不要多一個敵人,很多時候對方升職了,反而成了你之後合作的最大助力。

淑芬老師認為女生其實天生有談判優勢,因為我們具有同理心,他說:「我也不是天生會談判,我是從一次次挫敗中長大的。不要害怕,先準備,當你有同理心時,就已經成功一半;當你有底線與替代方案時,你會更有自信。剩下的,就是練習。」

課程推薦:用30年經驗,打造你專屬的談判羅盤

這堂課是 天下學習×MY老師 聯手推出的線上課程:《用同理心談出雙贏》。

她將30年職場實戰經驗整理成6大工具×12個情境範例,從職場升遷、跨部門協作、親子溝通到伴侶協調,教你如何用「知己 × 知彼 × 雙贏」的思維,化解對立、談出長久合作。

課程亮點:

  • • 金三角模型:幫你釐清談判核心
  • • 策略性同理心:讓對方願意聽你說
  • • 談判羅盤:找出進退與策略位置
  • • 實戰模擬與練習:從會議桌到餐桌都能用

限時優惠:輸入折扣碼【珊迪兔】或【3D200】,再折300元。

談判,不只是爭取結果,更是打造影響力的開始。

學會溫柔而堅定的溝通,你不只是被看見,更能被信任。

Views: 0

分享這篇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On Key

Related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