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化交流不是為了學會語言,而是學會理解彼此——讓孩子在文化差異中,長出包容與尊重的世界觀
內容目錄
Toggle迷你學校裡的大世界:12人原民小學成為國際交流現場
這個暑假,我帶佑佑參加了一場特別的國際營隊,天天華語文化交流營,地點在花蓮的偏鄉原住民小學「新社國小」,這是一所全校只有12位學生的迷你學校,也是一所原住民小學,這場特別的營隊,是由「天天華語」主辦——一個長期致力於陪伴海外孩子學習中文的教育團隊,透過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讓語言學習不只是背單字,更是一種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這次他們把大家帶回台灣,用文化交流讓語言學習更有感,這五天,這小小的學校匯聚了來自世界的孩子們和台灣原住民的孩子一起交流。

來自四面八方的孩子,兒童文化交流 中文與文化在此相遇
在充滿原住民氛圍的教室裡,圍繞著各式各樣的傳統樂器和畫作,坐著從美國、杜拜、香港出生的台灣孩子們,這些孩子都是平時在各個不同時區,不同國家生活的孩子,因為家長們重視中文能力,因此他們都在天天華語學中文,他們帶著各自的語言與生活方式,寒暑假時回到台灣參與營隊,而我這次也帶著我兒子一起參與,他代表了在台北生活的都市小孩(笑)。
台灣孩子,也是文化的一種:都市經驗的獨特性
天天華語也邀請來自阿美族、葛瑪蘭族的原住民小朋友全程參與營隊,這些孩子一出生就在這片美麗的山海之間成長,跟都市裡的孩子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而我的孩子雖然生活在台灣,但是在這樣的群體當中,他也代表了其中一種文化,他來自台灣,來自都市,這些生活經驗也讓他在群體中顯得很特別。
孩子們的生活背景非常不同,有人習慣早上吃麥片、有人說家裡吃地瓜飯;有人放學會上才藝課,有人放學就去打球,有人放學回家就衝進海裡趴浪。
語言、口音、飲食、習慣都不同,孩子在差異中學會靠近彼此
他們的語言不同、口音不同、連介紹自己的方式都不同,他們都很努力的溝通,在這樣的差異中,孩子們慢慢開始互相靠近,彼此理解,學了原住民語言、英文、印度歌曲、還用廣東話交流,超可愛的!
孩子每天都有開心地發現,這個世界比他知道的還要大很多,在這裡,語言不是最重要的,這次的體驗真正打開孩子眼界的,是對差異的理解、是對陌生事務的包容、是學會放下自己的習慣去看世界。
五天的過夜營,只有我一個家長跟去,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兒子未滿七歲,二來就是我也想遠離塵囂在美麗的海天之下把我下一本書的書稿寫完,我則是跟老師說好,我躲在他們這次的住宿處-太平洋度假村寫書。



老闆特地準備了藝妓咖啡當早餐咖啡,真的是有夠奢華,隨時都想來一杯!

讓孩子成為更懂得尊重、懂得連結的世界公民
語言學得好不好,其實不是看孩子會不會背單字、會不會念句子,這些都是技能,翻譯機就能做到的事情,我覺得要讓孩子學好語言沒有錯,溝通不用透過翻譯,但是但如果語言的背後,沒有文化作為支撐,就只是表象的技能,會再多,也沒有重量,這是AI翻譯就可以替代的能力。
現在的科技發展進步,翻譯已經可以做到講一句就翻譯一句而且準確度越來越高了,說出來的句子如果沒有溫度跟理解,甚至沒有文化尊重,只說我們自己想說的,那就不會發生連結。
我們希望孩子學到的,不只是怎麼說,而是為什麼要這麼說?這麼說能不能被有效溝通?
生活中的學習,比課本更有重量:五天的原民文化體驗活動
五天裡,孩子們製作竹筏、去菜園拔菜、用原住民香料做 pizza,去撿樹枝烤肉,還有晚間的營火晚會,他們在汗水裡學會合作,不是背課文也不是在教室裡拿著課本學知識,而是在生活中用語言交朋友、他們親身參與、那是把課本倒背如流都感受不到的。

讓學習長在身體裡:從竹筏、香料到營火的深刻記憶
當他們一起用雙手綁竹子、用鼻子記住香草的味道、學習就不是靠記憶背誦,而是理解,這樣的理解會影響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最後一天我現身跟孩子一起營火晚會,孩子們自己從海邊撿來的樹枝堆起營火,非常有成就感。
我想,這世界從不缺乏語言學得很快的人,但卻很缺乏願意傾聽、懂得尊重的人的吧!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成為這樣的人,可以學會這三種能力
不只是學習,更是陪伴與守護:一比二師資與隨行護士的暖心安排
這次營隊在師資與人力配置上也讓我印象深刻。孩子與師長的比例大約是一比二,加上兩位隨行護士姊姊,全程陪伴、照顧孩子的生活與安全,這樣的「高規格照顧」其實在多數營隊中非常少見。
尤其是在偏鄉、活動空間開放、課程動態又豐富的情況下,這樣的安排不只是讓孩子玩得開心,也讓身為家長的我能安心放手。
語言學得快不是優勢,願意傾聽才是未來關鍵
一、世界觀與包容力
孩子從小就親身體驗文化的差異,他不會認為「不一樣是奇怪的」,而會覺得「不一樣很有趣」。這樣的孩子進入多元社會時,適應力強、不排斥差異,能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溝通。他會是團隊中懂得換位思考、化解衝突。
二、培養理解力
孩子自然會更願意傾聽與提問,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能深入思考,不只是死記硬背,未來無論是做研究、創業、從事服務業或創意工作,都會很有彈性。
三、尊重別人
這樣的孩子更有自信,懂得在多元中站穩腳步,他未來在任何跨國、跨文化的環境裡,都能自然發光。

教育的終極目標:讓孩子在多元中站穩腳步,自然發光
這樣的文化經驗是我非常認同的,因此我讓他參加這樣的營隊,看他玩得開心,媽媽也很放鬆開心!
天天華語,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不分時區、不受空間限制,透過高品質、具文化深度的內容,學好華語外也認識自己的文化。

在這個時代,語言不再只是學科,而是孩子與世界建立連結的橋樑。天天華語正是這樣一個平台,陪伴成長於異國的孩子,透過線上課程跨越時區與距離,持續接觸中文、認識文化、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互動。
不只是學中文的「技能」,更是理解自己根源的「意識」。
語言之所以重要,不是因為我們要說得多流利,而是因為它背後承載了價值、歷史、情感與身分。
透過天天華語的學習歷程,孩子在聽說讀寫之外,也慢慢建立起對「我是誰、來自哪裡、我與世界的關係是什麼」的認知與自信。
你可以成為怎樣的大人?孩子的未來沒有標準答案 ,2種工作的差異,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爸爸要上班,媽媽不用?】
…….
我是精算媽咪珊迪兔,一位媽媽也是一位家庭理財講師

常以為要學好理財,需要超強的數學、還要懂股票、基金、房地產
《家庭財務規劃全指南》
帶你依照人生不同階段,建立動態理財策略,
輸入折扣碼「SANDYTWO400」再省 $400!
課程連結 https://hi.sat.cool/fNrX7
但其實,這4000位學員證明了一件事:
不是最厲害的投資高手才能掌握財務,而是願意面對現實、承擔責任、做出選擇的人,才能創造自己的未來。
每天花15分鐘記帳
和伴侶討論一次家庭目標
為孩子提早準備教育基金
做出有紀律的投資規劃
這些看似小事,卻是理財精神的堆疊,一點一滴改變了她們的生活狀態。
上完這堂理財課,到底生活有什麼不一樣?首先你不可能變成股神,而是終於開始活得安心。
這堂課不是讓你一夜致富,而是一點一滴,重建你對生活的掌控感。
真正的富足,來自你願意開始的那一刻。
這樣轉變的開始都源自於「我願意面對」
《家庭財務規劃全指南》
帶你依照人生不同階段,建立動態理財策略,
輸入折扣碼「SANDYTWO400」再省 $400!
課程連結 https://hi.sat.cool/fNrX7

延伸閱讀:你是搖錢樹還是聚寶盆,家庭理財≠投資?你正在混用兩種完全不同的金錢技能!
Views: 0

Hello, 我是珊迪兔
作家|Podcaster |講師|居家創業者
我是⼀個媽媽,也是陪你精算⽣活創造理 想⼈⽣的珊迪兔,是Podcast Podcast 頻道《精算 媽咪的家計簿》主持⼈,在頻道當中分享 『家庭理財』X『斜槓創收』X『⾃我成⻑』三個攸關 家庭幸福的領域,利⽤育兒空閒時間錄製 、寫專欄,2020 年創⽴創⽴媽媽學習平台 Mompower媽媽商學院,協助上千名媽咪們財務安全、⼼靈⾃由,幸福⽣活。
講座及其他合作請洽:sandy2family@gmail.com